兴声 | 以邻为镜,以史为鉴

蒋凌云   2018-09-02 本文章380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内大规模爆发伤寒、结核等传染病,社会疾病问题导致整个社会对药品及医疗表现出巨大的需求,同时受益于全民医保政策,日本医药产业迎来一轮高速发展浪潮,大量本土制药企业涌现。日本医药产业的产值从1945年的3.5亿日元迅速增长,到1988年时已达到 50000多亿日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日本药品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70年代前,日本政府出台了大量本土企业的保护政策,药品价格高企,同时处方医生也可以分一杯羹,这一阶段是日本近代制药行业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由于贸易保护的存在,日本制药行业科技发展在当时远远落后于电子、汽车等行业,主要依赖于进口产品和技术引进;然而在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药品滥用、药品安全、系统腐败以及最直接老龄化带来的医保控费问题,这直接催生了延续数十年的药品质量及有效性再评价工程。


日本老龄化进程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实际上,日本的仿制药质量及药效评价运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大规模的药品再评价工作始于1971年,当时是对1967年9月之前批准上市的药品进行有效性再评价。第二次评价工作始于1984年,对1967年至1980年期间批准上市的药品进行质量一致性再评价。第三次即是1998年开展的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和有效性再评价。三次药品质量及药效再评价工程肩负着对日本近代医药工业进行优胜劣汰的使命,促使日本制药企业对制剂工艺不断深入研究,大大提升了药品质量,为日本制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次日本仿制药之类及药效再评价工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98年由日本厚生劳动省牵头组织的“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1993 年,日本召开了「21世纪医药品如何发展」的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了三项重要的共识:

1、日本即面临真正的老龄化社会, 推测国民医疗费用将上升;

2、对于原研药的仿制提供了低价药品,可减轻国民负担;

3、仿制药可以促进医药市场的竞争,具有平衡药价的优点。 

 1994年9月,日本颁布《新药品标准及试验方法设定相关指导原则》,其中增加了对片剂等的溶出试验要求。1997年颁布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对溶出试验进行了更加严格细致的规定。

 1998年,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出台评价标准,决定通过溶出试验对于仿制药中的口服固体制剂进行质量再评价。按照1997出台的文件,厚生劳动省通知制药企业,要求根据溶出试验进行质量再评价。如果仿制药与原研药具有完全相同的溶出效果,认为质量同等性可以得到保证。

 据统计,当一致性评价完全完成之后,在2003年,日本医药情报中心收载的日本国内流通处方药约1.9万个文号,其中保险适用药品文号约有1.5万个文号。相比70年代,减少了10倍。品种数量减少的同时,制药企业的数量也大幅减少。1995年,日本制药企业为1500多家,到2003年,下降到1000家左右,其中处方药企业更是下降到1/3左右。


日本药企数量变化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在仿制药质量再评价工程见效的同时,由于老龄化进程带来的持续医保支出压力,日本开始充分鼓励仿制药处方;2002年日本厚生劳动省要求全国医院尽可能使用仿制药。 2007年,厚生省在其宣布的《促进仿制药用药安全行动计划》中制定了一个目标,要求把仿制药的市场份额从2007年9月的18.7%提高到2012年的30%。同时厚生劳动省还制定了按诊疗症候群分类综合评价来制定医疗费用的新的支付政策,这一系列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降价带来的仿制药利润损失。


日本仿制药处方药占比

图片来源:华创证券研究所


 以邻为镜,以史为鉴,目前中国正在发起以一致性评价为冲锋号角的仿制药领域涉及药品质量、药品审批、药品招采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度改革。中国药企国际竞争力几何,未来如何在同质竞争中寻求突围,从日本近代医药产业的发展史中,或许可以寻求借鉴和找到一些值得深度思考的课题。


数据援引:

《中国药事》2013年第27卷,日本仿制药品质一致性再评价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药业》2014年第23卷,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借鉴

《中国药品标准》2005年第六卷,简介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

谢沐风解读《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官方报告

国金证券、兴业证券、华创证券等研究报告

其他网络资料


作者 | 蒋凌云

兴聚投资研究员


     兴声 | 关于渠道变革的思考与选择

     兴声 | 草甘膦的复苏与轮回

     兴声 | 连锁药店的战国时代


免责声明

任何情况下,兴声的内容、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合适性投资建议或邀请。投资者不应单以本文件为唯一参考而作出投资决定,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考虑自己的个人情况及相关产品的特定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关注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