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声 | 闲谈第三方检测

杨志强   2018-10-27 本文章465阅读

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以及最近的疫苗事件,每一次恶性事件后,都是经历群众的愤怒、领导层的高度关注、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加大相关行业监管力度,出了问题的行业回归正常,而恶性事件又会在另外一个领域爆发。令我们不禁反思,哪里出了问题?

本文仅从第三方检测的角度进行分析。商品由厂家生产后首先是厂家内部的抽检,出厂后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样品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下游采购商如大型商超也有可能自己抽检或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检,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监管机构如食药监也会对各个环节进行不定期检查或是委托第三方机构抽检。通过生产企业、购买企业、第三方机构、监管方的多环节监督,最终降低商品的安全问题。当然,监督越严格社会需要付出的检测成本越高,对应的商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


监督链条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四方之间应当相互独立,这样才能建立隔离墙,避免上下游勾结作假,同时某个环节出问题后能迅速被其他环节纠偏;国内监管机构与检测机构有时候同为政府单位,甚至就是主管部门的下属单位,一旦主管环节或是检测机构出了问题,两者有可能互相包庇,主管单位和事业性质的单位出了问题可能也就是部分人被免职,当造假或是放松监管可能获得更高收益时,便有可能参与作假。

其次是第三方检测机构本身不健全,出具虚假报告,使得该环节丧失监督功能。尤其在社会上存在大量微小检测机构时,更容易发生。对于年收入几百、几千万的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可以无成本的获得收益,而一旦被查处,损失也有限。目前我国存在3万余家检测机构,主管单位也无法对诸多检测单位形成有效监管。试想如果行业中只有1000余家检测机构,平均销售规模都在亿元以上,主管机构只要盯紧这1000家检测机构即可,一旦发现某家出具虚假报告则给与严重处罚,整顿经营,使其损失远大于给客户造假。作为第三方机构,考虑到作假对本身品牌的打击以及可能的监管处罚,也更易出具客观的检测报告。


当国内有更多更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走出来,富有责任心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出具客观的检测报告,在食品、环境、医药、建材等等各个民生领域进行有效监督,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安全舒心。



作者 | 杨志强

兴聚投资研究员



兴声 | 激荡后的寻底之路

兴声 | “订阅”经济学

兴声 | 中国化工业的十字路口



免责声明

任何情况下,兴声的内容、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合适性投资建议或邀请。投资者不应单以本文件为唯一参考而作出投资决定,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考虑自己的个人情况及相关产品的特定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关注
一键咨询